在賴和作品中,我們可以體會到日據時代台灣人民的生活困難:為著三餐生計而四處奔走、討人臉色等等。在社會上頭又有著名為社會安定棟樑,實為高壓統治的警察保甲制度,仔細觀察其中,不難發現生活在當時的青壯階級 (擁有生產能力的成年人們 )是對於巡警這類維護治安與社換安定象徵擁有極高不滿。
像是一桿秤仔的長者云:「汝說幾斤幾兩,難道他的錢汝敢拿嗎?」又說:「唉!汝不曉得他的厲害,汝還未嘗到他青草膏的滋味!」在簡單的對話間,我們能直接體會到,其實在那時的人民褓母,充其量不過是高壓政權的工具,對於人民的生計與生活並沒有保障意義存在。
觀現在,我們老一輩的長者無不感嘆舊時日據時代的安定與守成,但可想而知與過去相比,今日生活環境竟是如此的容易 "活下去 ",我們多數不必終日為貧苦、替生計奔走。推想是屬於我們老一輩的時代,當時年紀尚小,不知難以活下去的貧窮困境,進而擁有著對日據警察的較佳印象。
賴和筆下那年輕人活躍不止的生命力與不服輸的精神,在時代變遷轉移的今日依舊如此。他傳神描述著一種屬於年輕的傲氣,以及在做人處事之中必須擁有的一股圓融屬於長者的智慧,這歷史中千古皆然的生命躍然紙上。我們可知在於年輕生命正旺盛的同時,面對不合理與不自由,是自然的選擇 "出走 "。反是生活在貧困交迫之下,長久積壓憤怒之後卻可能引起類似謀殺等等的恐怖事件。猶記得在生物演化裡我們學到的:無論生存環境多們的不理想,生命總會找到自己的路。正是對賴和構築的小說世界最好的註腳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